深圳市民吴伯(化名)今年69岁,右侧肢体无力长达9个多月,因为之前有两次脑梗死的病史,并在之前的治疗中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查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为了预防再次脑梗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格林主任团队为吴伯做了深圳首例“血管内超声辅助下的颈动脉支架手术”,术后吴伯恢复良好,血管狭窄改善明显,恢复了颅内供血,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
深圳首例“血管内超声辅助下的颈动脉支架手术”
吴伯查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也就是血液的主干道发生了堵塞,导致血液不能很好地到达神经末梢和各个通路,他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想从根本上处理狭窄的动脉,疏通血管,恢复血流,拯救无力的右侧肢体,预防将来的严重脑梗死发生。
【资料图】
吴伯来院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格林主任团队接诊了他,考虑到吴伯颈动脉重度狭窄,管壁内斑块大,而传统的颈动脉支架是在DSA机器透视下进行的,只能从血管造影图像上,大致判断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不足够精准,因此手术过程中很有可能使斑块扩张后造成斑块碎裂脱落,而脱落的斑块会随着血流流向远端脑血管,导致堵塞,严重的话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因此徐格林主任团队准备为他进行血管内超声,探究颈动脉斑块是否有手术指征以及斑块的性质,为患者提供精确的手术依据和方案。
虽然脑血管造影目前仍然是诊治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它确实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它不能提供有关血管壁的信息。而血管内超声(IVUS)就像一个深入血管内的“眼睛”,能从血管腔内看血管壁情况,完整显示脑血管横断面的全部信息,清楚地看到显示血管内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血管腔内精准影像。
徐格林主任介绍,血管内超声是指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IVUS 的常用观察指标包括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支架面积 (MSA)、斑块负荷(PB)、钙化病变角度、夹层长度及角度等,术者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及特点,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后,可制定精准的手术策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高效安全地完成颈动脉支架手术,减少颈动脉支架手术的并发症。
超声检查有无创、简便、无辐射、可重复、可视化等优点,但由于颅骨较厚,会阻碍超声波的穿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且狭窄的脑血管内斑块易脱落,会造成远端血管分支闭塞,因此一直以来,脑血管被认为是超生探头的相对禁区。但随着近些年超声技术的进步,血管内超声检查已取得很大突破。
手术过程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符鹏程通过血管内超声可见狭窄颈动脉斑块内脂质核心成分多,为软斑块,在球囊扩张时,控制扩张压力,避免对斑块的过度撕裂,减少斑块碎片脱落造成远端脑血管堵塞的几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根据吴伯的血管内情况,医生选择放入自膨式记忆金属支架,这种支架一开始会贴合斑块形态,随后逐渐恢复原状,可以让病人身体逐渐适应血流的恢复,在安放完颈动脉支架后,再次导入血管内超声探头,可以评估手术后病变血管的改善程度、支架的贴壁以及是否形成动脉夹层。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血管狭窄改善明显,恢复了颅内供血,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
医生提醒:警惕颈动脉狭窄,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脑卒中(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为此,徐格林主任提醒市民,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朦、偏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50%,且有颅内脑缺血的临床症状,或者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不论有无颅内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均可以考虑行颈动脉支架治疗,达到改善颅内供血、预防严重脑缺血导致的偏瘫、失语等症状的目的。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标签: